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位“东方国度灿烂的数学明星”一直在呼吁: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

2017-03-30 苏步青 新读写


著名数学家、教育家苏步青先生,是公认的几何学权威、中国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,被誉为“东方国度灿烂的数学明星”,但你看看这首很有名的诗,竟也是这位数学家写的——


不为五斗折腰身,归去来兮辞赋新。

篱菊曾馨三径月,桃花犹泛一溪春。

行文爽朗而潇洒,咏史激昂如有神。

倘使先生逢盛世,何须高隐作闲人。


作为一个知名数学家,苏老却坦言“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”。他说,一个国家总有自己的语言文字,作为中国人,怎能不爱好并学好本国的语文呢?


让我们来看看苏步青先生所强调的一定要学好语文的理由——


作为中国人,总要首先学好中国的语文。


中国的语文有特别好的地方。譬如诗歌吧,“绿水”对“青山”,“大漠孤烟直"对“长河落日圆”,对得多么好!外国的诗虽也讲究押韵,但没有像中国诗歌这样工整的对偶和平仄韵律。


一个国家总有自己的语言文字,作为中国人,怎能不爱好并学好本国的语文呢?


有人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,语文学得好不好没关系。这个看法不对。数理化当然重要,但语文却是学好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。


语文学得好,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,就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,有助于知识的增广和思想的开展。


反之,如果语文学得不好,数理化等其他学科也就学不好,常常是一知半解的。就是其他学科学得很好,你要写实验报告,写科研论文,没有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也不行。


一些文章能够长期传下来,不仅因为它的内容有用,而且它的文字也是比较好的


再说,学习语文与学习外语的关系也很密切。有的同志科学上很有成就,但是要他把自己的论文译成英文,或者把英文译成中文,都翻译不好。中国的语言是很微妙的,稍不注意,就会词不达意。


翻译要做到严复所提倡的“信、达、雅”很不容易。所以,要学好外语,一定还要学好中文。



从“背榜”到第一名,我学习勤勉,养成了良好习惯。


我出生在穷乡僻壤,浙江平阳的山区,家前屋后都是山。


我父亲是种田的,很穷,没念过书。但他常在富裕人家门口听人读书,识了一些字,还能记账。


父亲很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,他对我们教育很严。


每天晚上,父亲从田里劳动回来,吃过饭,就要查我们的功课。有一次,哥哥念不出,被父亲狠狠打了一顿,我见了很是害怕。


我9岁那年,有一次,一个“足”字我不会解释。母亲生怕父亲回来打我,就站在村口找人问字,可是站到天黑,问了许多人,还是没人能解释这个字。幸而这天晚上我没挨打,也没挨骂。


我们村里没有学校,10来个孩子请了个没考上秀才的先生教书。他教我们读《论语》,读《左传》。


12岁那年,父亲送我到一百多里外平阳县城里的高等小学念书。


我初到城里,对许多东西都很好奇,学习不用功,贪玩。到了学期结束,我考了个倒数第一名——我们那里叫“背榜”。


记得那年,我曾做了首好诗,可老师不相信,说我是抄来的。后来老师查实了,知道确是我做的,就对我说:“我冤枉你了。你很聪明,但不用功。你要知道你读书可不容易,你父亲是从一百多里路外挑了米将你送到这里来读书的……”


这话对我刺激很深,从此我就发奋学习了。


到了二年级,我从“背榜”跳到第一名。这以后,我不但学习勤勉,而且养成良好习惯,不论在少年时代还是在日本留学期间.我总是每晚11时睡觉,早上5时起床,虽严寒季节亦如此。


苏步青故居


因老师一席话,我放弃了文史而致力于攻读数学。


1915年,我进了当时温州唯一的一所中学。那时,我立志要学文学、历史。


一年级时,我用《左传》笔法写了一篇作文。老师把它列为全班第一,但又不完全相信是我写的。问我:“这是你自己写的吗?”我说:“是的。我会背《左传》。”


老师挑了一篇让我背,我很快背出来了。老师不得不叹服,并说:“你这篇文章也完全是《左传》笔法!”


《史记》中不少文章我也会背,《项羽本纪》那样的长文,我也背得烂熟。


我还喜欢读《昭明文选》。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树生花,群莺乱飞。”(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)我欣赏极了。还有《资治通鉴》,共有200多卷,我打算在中学四年里全部读完;第一年末,我已念完20来卷。


这时,学校来了一位因病休学从日本回来的杨老师。他对我说:“学这些古老的东西没啥用,还是学数学好。”


他将从日本带回来的数学教材翻译出来,让我学。


第二年,学校又来了一位日本东京高中毕业的教师,他教我们几何,我很感兴趣,在全班学得最好。从此,我就放弃了学文学和历史的志愿而致力于攻读数学。


成了数学家后我仍爱好语文,适当的调节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专业。

1930年的全家福


读书不必太多,要读得精。


后来我成了数学专家,但仍然爱好语文。


我经常吟诵唐宋诗词,也喜欢毛主席的诗词,特别是《到韶山》这一首。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。”毛主席把“为有”二字用活了。


现在,每晚睡觉前,我总要花二三十分钟时间念念诗词。真是乐在其中也。


一个人一天到晚捧着数学书或其他专业书,脑子太紧张了,思想要僵化的。适当的调节很重要,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专业。


我写的诗也不少,但不是为了发表,大多是自娱之作。


我从小打好了语文基础,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。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,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。这些对于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。


现在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够扎实,古文学得太少。当然不一定都要读《论语》,但即使是《论语》,其中也有不少可学的。

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不是很好吗?“每事问”,不要不懂装懂,这也对。《古文观止》220篇不一定要全部读,《前赤壁赋》《前出师表》等几篇一定要读。


有些文章虽然是宣扬忠君爱国思想的,但辞章很好,可以学学它的文笔。此外,《唐诗三百首》《宋词选》中都有很多好作品,值得读。


读书,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;第二遍、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。我小时候读《红楼梦》《西游记》《三国演义》都是这样。


《聊斋》我最喜欢,不知读了多少遍。


一起初,有些地方不懂,又无处查,我就读下去再说;以后再读,就逐步加深了理解。


读数学书也是这样,要把一部书一下子全部读懂不容易。我一般是边读、边想、边做习题;到读最末一遍,题目也全部做完。



读书不必太多,要读得精。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、缺点和错误了,这才算读好、读精了。


一部分也不是一定要完全读通、读熟;即使全部读通了,读熟了,以后不用也会忘记的。但这样做可以训练读书的方法,精读的方法,学习、掌握一本本书的思想方法和艺术性。


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很重要,要珍惜青年时光。


人的生命是短暂的,不过几十岁,但充分利用起来,这个价值是不可低估的。细水长流,积少成多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;坚持到底,就是胜利。


学习语文也是这样。


我对数学系的青年同志要求一直很严,一般要学四门外语。当然首先中文的基础要好。我还要他们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书,经常看看、读读,当作休息。


还有,青少年学写字很重要。


字要写得正确,端端正正;正楷学好了再学行书或草书。这样,字才写得好。


我经常收到青年来信,有的信上错别字连篇。有的连写信的常识也没有:信纸上称我“尊敬的苏老”。写了许多敬佩我的话,信封上却是写“苏步青收”。加一个“同志”不可以吗?


我的孙子给我来信也是这样,我批评了他。第二次,他写成“苏步青爷爷收”,我又批评他:信封上的称呼主要是给邮递员同志看的,难道邮递员也能叫我爷爷吗?以后他改成“苏步青同志收”了。

和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师生在一起,左起胡和生、谷超豪、严绍宗、苏步青、李大潜、忻元龙


总之,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很重要。人在这个时期精力最旺盛,记忆能力、吸收能力都很强,不论学什么进步都比较快。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。


我在青少年时期读书条件差,见识也少,到17岁时才看见汽车、轮船。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的东西多,见识广,要十分珍惜这样好的条件。


【苏先生的话】


  • 今天能做完的事,决不拖到明天。


  • 为学应须毕生力,攀高贵在少年时。


  • 名师不一定出高徒,严师才能出高徒。


  • 要培养通才,不仅要懂数学,也要懂点化学、懂点物理学,还要懂点生物学,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。


  • 讲到学习方法,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:“严格、严肃、严密。”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,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,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。


  • 鼓励学生超过自己,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,使他们感到有压力。




选自《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